人为什么要做五年,甚至十年计划
看到一个实验...
1970 年前后,斯坦福教授 Wlater Mischel 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,“棉花糖测试”。而这段视频是 TED 上 Joachim de Posada 在讲解这个实验,其中有那段宝贵的实验录像片段。
每次实验时,屋子里只有一名学龄前儿童和一名实验者,孩子坐在小桌子前,桌子上只有一个盘子和一个摇铃,盘子里有一块棉花糖。实验者对孩子说自己要到隔壁屋子“干活”,如果孩子想吃这块棉花糖,就摇铃,实验者马上会回来,孩子就可以把棉花糖吃掉;但是如果孩子能忍住不吃,一直等到实验者“自己回来”,那么孩子可以吃两块棉花糖。
多数孩子当然忍不住诱惑,等不及 15 分钟,就吃掉了那块棉花糖。只有 30% 左右的孩子“拼命”忍住,最终吃到了两块棉花糖 —— 这些孩子才 4 岁,就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自控能力。
这个实验并未就此结束,后面的二十多年里,除了 Wlater Mischel 之外,也还有很多人都做了跟进的实验。最终的结果多少令人震惊:
能抗拒诱惑、有足够自控力的孩子,长大之后,SAT 成绩都要平均高处 210 分;而整体来看,他们的生活质量都相对更高。
在最近看完的《非理性冲动》这本书也有提到这个实验,这个实验提到的主要是“自控力”,笑来老师主要拿他来证明,爱面子(自控力缺失)会让我们损失很多东西,比如钱,比如没有耐心、投资失败等等。
其实这里,我从另一个方向说自控力之于人生规划。
举我身边的例子,以前学画画的时候同画室有个女生,学习成绩并不是理想,唯独语文特别好。为什么呢?因为她老爱看言情小说,以至于她语感特别好,写作什么的非常高分,这弥补了她其他那些硬记的丢分。
在看看现在微信公众号那些写的好的人,那个不是阅读过大量的文章,甚至从N年前就开始着手写文字的人?
现代的人往往过于浮躁,做什么事情都想要立刻获得结果,可是呢,人生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,不管是90后还是80年,如果你去看那些创业融资成功的人,无论哪一个都是有一定的背景基础的,也就是人家其实在创业融资成功之前,早早就做过一些事情,这些事情都是为他现在的成功奠定的基础,只是现在的媒体很多鼓吹一夜暴富,所以大家都忽略这样的基本事实:积累。
或者说自控力。
你想要获得成功,你就必需要严格一步一个脚印,比如每天读书,每天背单词,这样在你几年之后,你有了这些积累,你才可能有爆发的机会,而不是今天你想干什么,然后就期望明天你就能成功。
所以做好五年计划是多么重要的事情,我想那些没有吃棉花糖的孩子,长大后懂得如何去忍受那些不适,比如背单词、考试等等,因为他们懂得幸福是建立在忍受痛苦的基础上的,就像周杰伦歌词里唱
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
为什么别人在那看漫画
我却在学画画
对这钢琴说话
别人在玩游戏
我却靠在墙壁背我的abc
我说我要一架大大的飞机
我却得到一台旧旧录音机
为什么要听妈妈的话
长大后你就会开始懂得这段话
长大后我开始明白
为什么我跑得比别人快
飞得比别人高
将来大家看的都是我画的漫画
大家唱的都是我写的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