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NS未来之路

1.jpg

近期国内外社交网站比较

2010年7月两家SNS社交网站360圈、蚂蚁网先后宣布停止运营,紧接着8月初爆出开心网Alexa的全球网站流量排名一路下滑至100名开外,如上图百度关注指数,从2009年8月份开始,开心网的用户关注度就开始下降。同时在日前召开的Chinajoy游戏展上,千橡互动董事长兼CEO陈一舟表示,今年SNS网站整体用户没有上涨。他同时坦承:公司的营业额在这个月首次出现了下降。
国内社交网站一片颓废的情况,而国外社交网站又如何呢?

2010年7月22日, Facebook的CEO马克•扎克伯格在公司博客上宣布,Facebook的活跃用户已达5亿。同时早在3月份的时候,Facebook访问量已经超过了Google,成为美国访问量最大的网站。

2.jpg
Facebook的战略Open graph

国内外网站发展的差距,我想有资本层面、用户习惯等等问题;而抛开这些不说,更多的是对社交网站的未来前景把握的不明确。
在今年第57届戛纳广告节上,Facebook的CEO:“Mark Zuckerberg坚定地认为Facebook‘媒体’,而是一家‘科技公司’”。
在当前信息碎片化的大背景下,网站如果还继续以媒体观点来运营,仅仅依靠媒体广告,或是流量换广告的形式为维持生存,往往走不太远。

Google为什么获得成功,不是因为他提供的资讯很多,而是因为他拉进了信息和用户的距离,让用户可以更方便的找到信息。
Apple呢?他让信息可以随身携带,在移动平台上,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查看信息,借助地理定位功能,信息和用户的距离再次被缩短,这也是Foursquare之类的LBS定位服务受热捧的原因。

回过头,我们再来看Facebook的大战略: Open Graph(2010年4月22日Facebook在第三届F8开发者大会上推出该项服务)。
3.png

Open Graph中文叫网络图谱,这是做什么用的呢?广告圈留下着这样一句话“我知道广告费有一半被浪费了,但我不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” 。而这个Open Graph可以让我们知道确切知道被浪费的是哪一半。
Open Graph的官方说法是“要提供一个基础的人和人之间关系的“开放图谱”,其他所有互联网网站和应用都可以 基于这个“开放图谱“为用户提供应用和服务“,但是简单讲其实就是基于人的信息收集系统,是基于以下两个点而建立起来的:

1、互联网的数字优势以及大大小小的网络,比如电影网、美食网、粉丝网、品牌官网。

2、每个用户都有不同的特点,就像每个人的指纹一样,不会出现完全相同兴趣爱好的两个人。

Open Graph如何运行的呢?
4.jpg

他通过一个简单的 LIKE(喜欢)按钮来完成。

比如一个人可能喜欢《泰坦尼克号》,在一个网站上点击LIKE(喜欢按钮) ,系统不仅仅记录这部影片的名字,还会记录这部影片的类型、年月份等等相关信息。同样,你喜欢NIKE鞋,你按一下LIKE。你喜欢吃冰激凌,你按下Like。
这样的数据越来越多,就会慢慢形成你的个人很详细的兴趣爱好.
5.png

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?针对这些用户数据开发相对于的服务,来满足用户的需求。比如说你说饿了,那么根据你的兴趣,投放给你喜欢的食物广告。

说完这个Open graph,你还会觉得Facebook是一家媒体嘛?其实他就是一家科技公司,专门收集用户信息的科技公司。

有人说社交网站的出路是结合电子商务,本人觉得这个只是一部分,社交网站因为其实名制和真实的资料,可以开放很多有用的信息服务,而不仅仅是买卖。

诚如刚才分析Google、Apple对信息时代的影响,而Facebook对信息的影响不仅仅是拉近,而是确确实实的到达用户身上,同时过滤掉了垃圾信息,只给和用户自身(兴趣、位置、爱好等等)相关的信息(广告)。

说完那么多,国内的社交网站该如何走呢?

在前面,已经说过国内社交网站涉及到资本、用户等多种问题影响,因此以下几点可参考之用。

1、基于用户的应用服务开发

社交网站由于真实性的数据,因此应该针对用户的这些资料开发好用的服务。挖掘用户数据,提供对应的服务。这方面豆瓣是做得相对不错,从一开始一点一点积累用户,然后挖掘用户数据,然后根据用户的兴趣(书本、电影)等等推送相关的电影,最后扩展到近期推出的电影票服务。

2、开放,还是开放

开放平台优势是可以借助广大中小公司的力量,完善产品服务,同时可以把触角伸到互联网的各个角落。比如上面提到的Open graph服务开发第一周即有5万多家网站支持。但是开放平台的同样也有缺点,就是服务的不统一,会导致用户体验变差,因此开放是把双刃剑,需要运营人员慎重选择。

3、用户隐私问题

有人说社交网站最危险的就是泄露用户的隐私。但是你每天进行一次搜索,每天查看一则新闻,每天上网购买一件商品,网站都会收集你的这些信息,并针对这些信息提供相对于的服务,那么你会去追究这些网站吗?

用户隐私只是目前阶段的一个话题而已,用户隐私其实可以被很好的利用起来。举个医疗运用的例子,用户可能有高血压,不能吃油腻食品。当用户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咋办?这时候如果借助用户的隐私(高血压以及所在城市),借助地理定位服务,可以帮用户推荐周边适合用户就餐的餐馆。

隐私同样是双刃剑,用好了有利于用户,用不好了就有损用户。

注:互联网上每个人都倾向于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,我也不例外,请不要完全相信我写的,请独立思考..